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今热点:它们,又双叒叕来了!

时间:2023-05-10 10:46:15来源 : 农民日报

“这东西又来了!

这是今天新出现的,感觉又产了好多。”

“这东西”究竟是什么?


(资料图片)

近日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

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

进入了一年中的繁殖旺盛期

在南方一些河道、湖泊、湿地和公园内

福寿螺的粉红色卵块形似桑葚

附着在裸露的石头及水生植物茎秆上

即使努力清理

也依旧难以彻底清除

福寿螺

听似吉祥的名字背后

却隐藏着对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

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严重威胁

2022年被列入我国《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

20世纪80年代作为食用螺被引入中国

但后来因其口味不佳并携带寄生虫

市场接受度低

被养殖户弃养

随后凭借其“能游”又“能爬”

“能生”又“能吃”的特长

迅速扩散到江河、湖泊、稻田等水环境‍

武汉市一个公园内,附着在石块上的福寿螺卵块。

福寿螺的繁殖能力惊人

一枚雌螺受精一次

可以连续排卵多次

每次产卵几百粒

一年内通常可产卵约1万粒

而且孵化率在90%以上

不仅“能生”,福寿螺还很“能吃”

由于福寿螺繁殖速度快,食性广、食量大

在与本地水生生物争夺资源中具有优势

因此严重威胁入侵地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稳定

福寿螺可取食包括10余种农作物

在内的几十种植物

其中对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

福寿螺侵入稻田后

会啃食水稻秧苗

造成苗小株少、有效穗减少

影响粮食产量

武汉市一个公园内,福寿螺卵块附着在石块和水草上。

吃得多、排泄量大

福寿螺的大量繁殖

还会直接污染水体环境‍

虽然相关部门近年来利用多种手段

加强了对福寿螺的防治工作

但福寿螺目前在部分地区仍在蔓延扩散

据研究

近年来福寿螺的低温适应性又有所提升

分布和危害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福寿螺与田螺对比,上一排为福寿螺,下一排为常见的田螺。

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一员

小龙虾也曾危害生态

如今已被“吃”成一项富民的大产业

福寿螺能否也“变废为宝”?

能否“以吃代治”?

答案是……

专家不建议食用福寿螺

更不建议养殖、售卖

福寿螺体内寄生虫较多

约10%至20%的福寿螺携带有广州管圆线虫

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

极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针对福寿螺

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简易安全、成本低廉的治理措施

还是以人工捡螺、铲除螺卵、集中捣毁、

深埋处理和使用药剂灭杀等方式为主


不过

一些地方已经在探索如何资源化利用

——

通过对福寿螺高温处理

破碎加工后作为虾、青鱼、鸭的饲料


眼下,正是福寿螺的繁殖高峰期

我们如果看到福寿螺及其卵块

该如何应对呢?

请直接对其进行物理破坏

或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清理

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将福寿螺或其卵块随意丢弃

这样会扩大它的活动范围

造成更大危害


来源:根据新华社稿件改编

监制:梁冰清  编辑:邓荟雯‍‍‍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