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动态焦点:时令寻味|夏至昼最长,为什么是一面一馄饨?

时间:2023-06-23 22:02:50来源 : 金融时报

6月21日22时5 7 分,将迎来中国24节气中的夏至。

《恪遵宪度抄本》有云: “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这昭示着,雨丰昼长、蛙鸣蝉吟的盛夏时节到来。 此时的万物,生长繁盛到达了一个极点,且北半球迎来了白昼最长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此后,昼渐短,夜渐长。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内夏荷盛开 方华 摄

白昼最长日,有什么比寻觅美食更能满足口腹之欲,且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呢?而在此盛夏时节,人的脾胃功能变差,食欲也在消减,怎么吃,当真是一件要紧事。


(相关资料图)

来来来,中国大江南北,最不缺的,就是各地风物美食。一起来看看,夏至日,人们都在吃什么?

炎炎盛夏 来碗凉面

民谚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时,新麦登场。人们在这一天吃面,既表示“夏至”这天最长,也有庆丰收、尝新麦之意。

凉面,始于 盛唐蜀地,其曰“冷淘 ”。 相传杜甫喜食冷淘,曾迁居于奉节,并写下《槐 叶冷淘》 :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重庆万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湿热,百姓尤喜食凉面。 这里的重庆老字号、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凉面,系光绪年间程何氏自翠屏山上取山泉水和小麦粉,擀制成面条,煮熟后用蒲扇煽凉,制成凉面,传承至今已历五代。

现今,选优质面粉、由专业擀面师加工成面条的“程凉面”,以菜籽油混合芝麻油掸制,拌上一种由古老油菜籽发酵而成的“黄芥末”和三种以上不同功效的辣椒、多款食用香料制成的油辣子,辅以绿豆芽拌制而成,劲道爽口,冲【chòng】而不辣,有着“酸、甜、麻、辣、冲”的独特味型,成为八方食客到此觅食、满足味蕾的心头之好。

可追溯至光绪25年的重庆老字号、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凉面” “ 程凉面”第五代传承人王程华 供图

龙虾当季 馄饨嘬起

但江南人说,今年夏至日,我们嘬馄饨。 坊间说法,没有小龙虾的夏季,是不完整的。 盛夏的小龙虾,个个肥壮饱满、壳不扎手。 且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小龙虾迈上了中国百姓的餐桌,夏季的深夜食堂里,这道美食必不能缺席,当仁不让成为硬菜担当。 在江苏无锡,三鲜馄饨是这里的传统名小吃。 相传,该做法源于锡山市东亭乡民间,以鲜肉、开洋(即淡水虾米干)、榨菜制成馅心,以肉骨头吊汤,豆腐干丝、蛋皮丝为佐料,故称“三鲜馄饨”。 并且,无锡的三鲜馄饨馄饨一直到清朝都用的是手推皮子,手推皮因薄厚度均匀、透而有韧劲、口感光滑、下锅不烂,极大满足了无锡人的挑剔口味。 作为锡帮菜“领头羊”的无锡太湖饭店,赶在夏至前夕推出了“十三香小龙虾馄饨”,用创意人的说法: “在我们无锡,夏天的快乐有千千万万种,小龙虾永远是经典的存在,现在小龙虾有了新搭配,鲜嫩饱满的小龙虾尾与鲜肉馄饨充分融合,再搭配十三香拌料汁,鲜香料足,相信能满足老饕们夏日里对一碗无锡馄饨的无限想象。 ” 主打锡帮菜的无锡太湖饭店,在今夏小龙虾当季时节推出十三香小龙虾馄饨 无锡太湖饭店 供图

小贴士:夏至之最

最早

夏至,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夏至”这天,白昼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因此称作“夏至”。

最长

夏至,正午阳光几乎直射地球上的北回归线,平常是立竿见影,但此时是立竿不见影。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

最热

夏至起,不久便会进入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来,骄阳似火,吴牛喘月,炙热成为盛夏的主旋律,闷热、潮湿是此时最明显的特征,雷阵雨也是最常见的天候。强对流天气骤来疾去,会有“田野两侧、晴雨各半”之景象。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方华 编辑:杨晶贻 邮箱:fnweb@126.com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